更多

新闻排行

更多

正典推荐

规模化养猪寄生虫病防治中的几个问题
日期:2010-09-14 15:50  来源: 网络  查看:

    随着农村的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畜牧生产有了长足的进步,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例从1984年的14,平均每年递增0.7个百分点,到2005年已经达到了33.7,产值13000亿。其中非凡是规模化养猪发展更为迅速,我国生猪的饲养量已经达4.7亿头,约占世界总量的50以上,并且成为农民脱贫、奔小康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我国畜牧业为农民创造的现金收入已达到20左右,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畜牧主产区,这个比例已经超过50。四川省近10年来,农民现金中来自畜牧的部分达到65以上,挑起了农民增收的大梁。规模化养猪改变了以往农民个体、单一、小规模的饲养模式。饲料的工业化、母猪生产的工厂化和密集封闭的饲养环境是规模化养猪的3个主要特点。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密集封闭的环境,寄生虫病已经成为规模化养猪的重要疾病之一。寄生虫的严重感染可引起生长猪的消瘦、贫血、饲料报酬下降、流产,甚至死亡,寄生虫病造成养猪业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达猪场直接产值的8左右,我国每年因猪寄生虫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可达数百亿之巨

     10多年来,我们研究小组一直在从事规模化养猪和规模化养畜寄生虫病防治新技术和系列药物的研制,在现场得到了广大养猪专业户的支持和帮助,也学习到了大量丰富的经验。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们进行了一下归纳,与大家一起切磋讨论。

    1规模化猪场生态环境的改变,使寄生虫病对养猪的影响发生了变化

     在常规的饲养条件下,如老太太养了一群鸡,单一农户养了一窝猪等,寄生虫病防治还上不了日程。进入规模化饲养后,相对密集封闭的饲养环境等都有利于寄生虫的繁殖传播,交错感染、重复感染,使寄生虫病对养猪的危害性显著增加,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已经成为规模化养猪生产程序和确保经济效益的主要内容之一。

     当然,生态环境的变化,使一些生物源性的寄生虫病对规模化养猪的危害性显著减少,如日本血吸虫、囊虫、姜片吸虫、细颈囊尾蚴、旋毛虫等,它们在规模化猪场几乎不见踪影。而土源性寄生虫已经逐渐成为危害规模化养猪的优势虫种。

    2流行病学是防治寄生虫病的基础

     这几年来我们研究小组一直从事规模化养畜寄生虫流行病学的工作,现场的大量工作使我们感到流行病学是寄生虫病控制和控制决策的最重要工作。它包括对危害规模化养猪寄生虫的主要虫种和优势虫种、发育发展规律、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与饲养环境变化的关系、甚至与社会的关系调查等。

     据我们多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危害规模化养猪的寄生虫虫种主要是猪疥螨(Scarcantesscabieivarsuis)、猪蛔虫(Ascarissuum)、猪鞭虫(Trihurissuis)、兰氏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ransomi)、食道口线虫(Oesophagostomumdentatum、O.longicaudum;O.brevicaudum)和.艾美尔球虫(Eimeriaspp.)等。

    3抗寄生虫药物的选择

     目前国内用于控制规模化养殖寄生虫病的主要药物有左旋咪唑、阿苯哒唑、芬苯哒唑、伊维菌素等,它们对于规模化养殖的利弊有所不同,主要优缺点有:

     左旋咪唑是一种水溶性药物,对线虫的成虫有驱杀作用,但对线虫的幼虫、绦虫、吸虫和蜘蛛昆虫无效。

     敌百虫对寄生虫和蜘蛛昆虫有效,对它们的幼虫无效,但使用时驱杀寄生虫的有效剂量与人畜引起中毒的剂量十分接近,轻易引起中毒。

     阿苯哒唑(albendazole)、甲苯咪唑(mebendazole)、噻苯咪唑(thiabendazole)、芬苯哒唑(fenbendazole)、丙氧咪唑(oxibendazole)、奥芬哒唑(oxibendazole)、非斑太尔(febantal)等属于苯并咪唑一类药物,对线虫、吸虫和绦虫的幼虫和成虫都有高度杀灭作用,对虫卵的孵化有抑制作用。它的重要的副作用之一是同样是对公猪的精液和怀孕母猪的胎儿有一定的致畸作用。

     阿维菌素(avermectin)、伊维菌素(ivermectin)、多拉菌素(doramectin)、莫西菌素(moxinomectin)、爱普菌素(eprinomectin)等都属于阿维菌素(avermectins)一类的药物,是由链球菌发酵而得或半合成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对线虫、蜘蛛昆虫等3纲12目72种的寄生虫都有杀灭作用,并且可以产生交叉抗药性,对人畜安全,但是对寄生虫在动物体内移行阶段的幼虫、鞭虫等效果差,对绦虫、吸虫等无效。

     我们可以根据规模化养猪的优势虫种,衡量药物的利弊,进行药物选择。

    4规模化养猪的生产流程决定了规模化猪场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方案

     规模化养猪的饲料工业化的这一特点可以被用以制定和实施规模化养猪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方案,可以将一定的药物添加在饲料中,喂饲一定时间来控制寄生虫的危害。母猪生产的工厂化和分群、全进全出的生产工艺流程也可以优化我们的防治计划。如在母猪进入分娩舍前驱虫,为将出生的仔猪预备一个相对干净的外部环境,这样对1头母猪实施的效果等于对一窝近20头仔猪的结果;在仔猪断奶后进入育肥舍前进行驱虫,可以第2次创造相对干净的外部环境,这样对1头体重20kg左右猪的防治效果与1头体重200kg猪的结果是相同的。

    5规模化养猪寄生虫病防治的依据

     在规模化养猪寄生虫病控制技术的研究过程中,“带虫免疫”、“自愈”和“成熟前驱虫”是我们始终遵守的原则。在控制规模化养猪寄生虫病时过分强调对体内外寄生虫的“净化”,驱虫不适时机或采用一年2次的驱虫模式都是不可取的,有时方法不当,实施时机不当,不仅不会减少寄生虫病的危害,反而会扩大污染,严重影响养猪的经济效益。

    6要注重“抗寄生虫药物引起的产仔率下降”问题

     我们经常对市场上的抗寄生虫药物进行调研,发现了不少,或者是大部份用于规模化养猪寄生虫病控制药物存在一个通病:采用阿苯哒唑或芬苯哒唑一类药物的用量、用法不规范,有的使用剂量增大了数倍。苯并咪唑类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对寄生虫虫卵孵化有抑制作用,同样对母猪的胚胎和公猪的精子也有一定的杀伤作用。有人做过跟踪试验,发现在使用一些不正规的驱虫药物后,公猪的精子存活率可以下降5,以此推算,母猪的胚胎的损伤同样也不会小于5,势必造成产仔率的下降,这是一个很大的隐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