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新闻排行

更多

正典推荐

一起猪毛首线虫病的诊治
日期:2010-09-14 16:01  来源: 《养猪》  查看:

    猪毛首线虫病,又称猪鞭虫病,是由猪毛首线虫寄生在猪盲肠、结肠内导致猪拉稀的一种寄生虫病。猪毛首线虫的虫体前部呈毛状,故称为毛首线虫,又因整个虫体外形很像鞭子,故又有鞭虫之称。该病对仔猪危害严重,主要引起顽固性腹泻、消瘦、贫血、甚至死亡。

1发病情况
      邵武市某规模猪场饲养能繁母猪72头,哺乳仔猪118头,50~70日龄育成猪210头。2009年11月中旬,育成猪中有60%~70%发病,主要表现为顽固性腹泻、消瘦、贫血。先后用氟苯尼考、林可霉素、强力霉素、博落回、恩诺沙星、磺胺间甲氧嘧啶、黄芪多糖、板蓝根、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等药物治疗均毫无效果,后请笔者诊治。

2临床症状
      该批育成猪都是采用发酵床饲养,密度合理。病猪表现为顽固性腹泻,粪便中带黏液和血液,肛门周围黏附有红褐色稀粪,食欲不振、消瘦,脱水,贫血。病猪体重只有10~15 kg,而同龄健康猪体重可达25~30 kg。

3病理变化
      在畜主的要求下,笔者解剖体重约10~15 kg的病重猪2头发现可视黏膜发白,心、肝、脾、肺、肾、胃等器官未见明显病理变化,但在盲肠和结肠内发现数以万计的乳白色虫体。虫体长20~50 mm,头部细而长,尾部粗而短,有的虫体尾端呈螺旋状卷曲,有的虫体尾直,末端呈圆形。虫体头端深深扎入肠黏膜下层甚至肌层,用刀都很难刮下,造成盲肠、结肠黏膜卡他性炎症。眼观肠黏膜充血、肿胀、出血、水肿、坏死等,严重感染时盲肠和结肠黏膜有出血性坏死、水肿和溃疡。

4诊断要点
4.1虫体鉴定
      虫体呈乳白色、鞭状,前为食道部,细长的丝状,约占全长2/3,内为由一串单细胞围绕着的食道,后为体部,短粗,约占全长的1/3,内含生殖器官及肠管。雄虫长20~55 mm,后端卷曲,泄殖腔在尾端,有1根交合刺;雌虫长39~53 mm,后端钝圆,阴门位于粗细部交界处。
4.2虫卵检查
      虫卵检查也是诊断本病的方法之一。可直接取粪便涂片或用饱和硝酸钠水溶液及饱和食盐水溶液进行漂浮后镜检。毛首线虫的虫卵形态比较有特色:虫卵呈棕黄色、腰鼓形,卵壳厚、光滑,两端有2个形如瓶塞的结节,虫卵(52~61)μm×(27~30)μm,内含未发育的卵细胞。由于虫卵颜色、结构比较特殊,故易识别而确诊。

5治疗
      (1)用伊芬虫灭500 g(本品500 g内含伊维菌素1 g、阿苯哒唑24 g)拌料500 kg,连用7 d,间隔14 d后再重服用药1次。
      (2)病情严重的猪同时肌肉注射左旋咪唑1次,每千克体重7.5 mg。
      (3)在驱虫的同时配合使用氟苯尼考等广谱抗菌药拌料,治疗虫体损害肠道引起的炎症。
      (4)用药2次后可完全控制住病情,1个月后所有病猪全部痊愈。

6小结和讨论
      (1)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和治疗的效果等确诊为猪毛首线虫病。
      (2)该猪场是一个新场,才建场2年,但在猪盲肠、结肠内发现成千上万条毛首线虫可能与猪场采用发酵床养猪法有关,因为避免发酵床内专用菌被消毒药杀死故都没进行过消毒。本病在邵武市少有发生,笔者从医近30年还是首次诊治本病。
      (3)预防措施。首先,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体的抵抗力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还要做好猪舍的环境卫生,保持清洁干燥,使之不适应虫卵的发育,阻断本病虫卵的发育过程。其次是用以较理想的药物如阿苯哒唑(丙硫苯咪唑)、左旋咪唑等进行防治,每年对种公猪、生产母猪驱虫2~3次,育成猪驱虫1~2次。
      (4)虽然患猪毛首线虫病的病猪死亡率低,但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可造成较大的间接经济损失,故应引起高度重视。
      (5)从治疗效果看,内服阿苯哒唑效果好,而用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对本病基本上无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