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新闻排行

更多

正典推荐

浅谈当前农村猪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日期:2010-10-15 14:43  来源: 《畜禽业》  查看: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农村养猪业得到快速发展,农村集约化、规模化养猪已成为当前养猪业的必然趋势。而在该情况下,能否有效地控制疾病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前农村养猪业经济效益高低的主要因素。多年来,笔者一直从事农村畜牧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在指导养殖户从事生猪饲养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对当前农村猪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略作阐述,供参考。

1 流行特点
1.1 混合性或继发性感染疫病增多
      在生猪的流行病中,有些生猪流行病发生传染往往不是单一的病原体所致,而是2种或2种以上病原体相互协同作用(又称共感染)所造成的,多呈病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常常导致病猪所表现的临床症状没有特异性,而是表现为一系列的综合征,危害极其严重,而且控制难度大。常见疾病有:猪大肠杆菌病与肺病、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或轮状病毒性腹泻并发;猪气喘病、巴氏杆菌病或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猪瘟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附红细胞体与蓝耳病混合感染,或与流感并发。
1.2 非典型性疫病增多
      在生猪的流行病中,有些生猪流行病病原体由于受到外界环境及免疫力的影响,使一些病原体的毒力经常发生改变,有的毒力变强,有的毒力变弱,出现了新的变异株和血清型,加之猪群中的免疫抗体不一致,致使某些疫病在猪群中发生流行,表现出过去所没有的临床症状,呈现出非典型病变特征,均趋于亚临床状态。如“温和型猪瘟”,临床症状轻又不典型;其病毒低毒力毒株通常引起疾病经过和隐性感染。感染母猪常发展为“带毒母猪综合征”,终身带毒、持续感染或潜伏感染,出生仔猪常表现为流产,死胎、弱仔、弱胎现象。为猪病的诊断增加了难度。
1.3 条件性疫病增多
      在生猪的流行病中,有些生猪流行病是因饲养规模扩大,环境得不到改善或管理不到位等条件因素影响,空气呼吸不畅造成的,这类生猪流行病多为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疾病、繁殖障碍综合症疾病、呼吸道疾病。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弓形体、疥螨、猪伪狂犬病、细小病毒、日本乙型脑炎、蓝耳病、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传染性胸膜肺炎、猪气喘病等疾病。
1.4 新型疾病种类增多
      在生猪的流行病中,有些生猪流行病是从国外传染进来的,如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萎缩性鼻炎、猪痢疾、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传染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增生性坏死性肺炎、猪圆环病毒感染、猪增生性肠炎等病。

2 存在问题
2.1 引种混乱,把关不严
     引种部门和渠道增多、检疫不严,致使新型疾病随种带入及传播。
2.2 兽药和疫苗使用混乱
      平时不重视预防,治疗时急功近利,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和退热药等药物,盲目迷信疫苗的作用。随意加大免疫剂量以及滥用未经批准的疫苗和自家疫苗,造成应激和免疫麻痹,引起免疫失败。目前部分猪场存在的用药过量和疫苗接种过多的现象应引起重视。
2.3 日常管理不当
      有的猪场或养殖户不重视日常管理、定期消毒、驱虫、灭鼠和灭蝇蚊工作,致使生猪排泄物、分泌物和污水得不到及时处理,饲养环境日益恶化,造成猪舍环境污染严重,使生猪处于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中,促进了疫病的发生。
2.4 诊断不及时免疫监测不到位
      近年来,随着部分猪病病原体毒力不断改变,免疫监测不到位或免疫技术不过关等原因,出现了生猪免疫抗体应激死亡现象,部分猪场或养殖户对免疫工作持不信任或拒绝免疫态度,致使生猪疫病增加,加速了疫病的传播。
2.5 对新时期猪病流行特点认识不足
      新时期猪病流行特点多为混合性、继发性或非典型性感染,一般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需要结合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综合诊断。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未能引起养殖户的广泛注意,片面的或直观的从某一临床症状确诊是什么病,盲目用药,致使病猪错过治疗最佳时间,诱发多种疫病同时发生和广泛扩散。

3 防治措施
      在防治措施上,仍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控制各类猪病的发生与流行。
3.1 加大法规宣传力度,强化广大养殖户防疫意识
      我国养猪业主要在农村,加大对养殖户相关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及猪病知识宣传力度,有利于强化广大养殖户防疫观念,转变饲养方式,改变传统养殖的陋习,减少猪病发生,树立起“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饲养理念,促使农村养猪业得到顺利发展。
3.2 强化生猪生产管理,提高饲养水平
      在生猪生产过程中,要强化生猪生产管理,加强技术人员技能培训,积极引导他们学习先进生猪生产管理知识,掌握疫苗、药物保存、使用剂量、注射方法以及疫情的发展动态,提高饲养水平,从源头上阻断和控制传染病病原在猪群间、种群与子代间的相互传播。同时在饲养管理方式上,要实行“全进全出”制,定期做好猪舍的通风降温、防寒保暖、消毒、污水无害化处理工作,预防循环感染,最大限度地防止病原体侵入猪场,确保生猪在良好的饲养环境下正常健康的生长,减少或降低猪病发病率和病死率。
3.3 加快生猪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步伐走生猪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之路,是切实控制、阻断猪病的传染来源,减少或降低猪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途径。当前,许多集约化、规模化猪场仍处于广大农村散养畜禽的包围之中,常因对周边散养畜禽的排泄物、分泌物和污水处理应激能力差,防疫水平不高等因素的影响,致使生猪饲养环境日益恶化,造成猪群病原体大量繁殖与扩散。因此,加快生猪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步伐,重视生态环境在养殖生产和疫病防治中的作用,在当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4提高免疫质量,实施强制免疫
      众所周知,动物疫苗免疫接种在预防生猪病毒性传染病防治上具有非常地重要作用,然而在当前,有些动物疫苗由于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在生猪免疫接种时时常出现免疫效果不佳、应激死亡、甚至免疫无效的现象。为此,在当前,提高动物疫苗免疫质量,除了要提高现有各种动物疫苗的生产质量外,还要根据当地以往的疫病发生和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免疫程序,改进免疫方法,增强免疫效果,实行有组织、有计划地强制免疫接种,减少不必要疫苗的使用。一般来说,猪场对猪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及猪肺疫等应常年保持100%的免疫接种。其他疾病是否需要免疫接种,可根据生产实际、环境条件及疫病流行情况等,有选择地进行。广大农村养猪专业户应加强对猪口蹄疫、猪瘟、猪肺疫、猪丹毒的免疫接种,以防止危害严重的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