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网首页 - 新闻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招聘- 求职 - 协会 - 电子杂志 - 科技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郭春和:蓝耳疫苗是把双刃剑,后备猪驯化才是防控关键
郭春和博士接受《猪业》采访,详细介绍了这一研究以及他对蓝耳病防控的一些见解。
郭春和:蓝耳疫苗是把双刃剑,后备猪驯化才是防控关键

猪的蓝耳病因其病毒的特殊性,给全世界猪病防控造成了巨大的困扰,也成为危害中国养猪业的头号疾病。

中山大学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中心猪病研究室郭春和博士一直致力于蓝耳病毒研究,2017年5月在国际病毒学顶级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在线发表了PRRSV领域突破性成果。近日,郭春和博士接受《猪业》采访,详细介绍了这一研究以及他对蓝耳病防控的一些见解。

郭春和博士介绍说,该论文主要介绍蓝耳病毒感染晚期,细胞内蓝耳病毒的释放机制。细胞上表面的硫酸肝素受体在PRRSV感染早期可促进病毒吸附,晚期则因粘连而抑制病毒释放。病毒为了成功释放到细胞外,会激活一系列酶类对受体进行切割,从而顺利释放。基于这个研究成果,郭春和博士也找到了能有效阻止该受体被切割的物质,即能抑制病毒的释放与繁殖,相关研究成果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并发表在中科院一区Veterinary Microbiology杂志上。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抗蓝耳病药物的研发以及蓝耳病防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山大学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中心猪病研究室郭春和博士

蓝耳病流行情况,广东需关注这两个新毒株

蓝耳病病毒主要分两类,高致病性毒株(变异毒株)和经典毒株,国内还是以高致病性毒株为主,郭春和博士表示,其实验室检测到的90%以上都是高致病性毒株。

PRRSV目前的流行特点有:

1、变异非常快,不断出现新的野毒,疫苗效果不理想;

2、NADC30-like在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的发病率较高,在广东出现检测到的案例很少,而且这个毒株的毒力温和;

3、高明毒株(GM2)、清远毒株(QYYZ)这两个野毒在广东流行比较广,约占阳性病例中的20%,毒力强,而且对猪群影响较大。因为只在广东地区多发,其他地方较少,所以不像NADC30-like那样被大家所关注。

郭春和博士实验室2016年蓝耳GP5测序毒株分布图

蓝耳疫苗的四大争议

1是否应该免疫蓝耳苗?

针对要不要免疫、如何免疫、选择哪种疫苗等问题,业内对蓝耳病存在诸多争议。郭春和博士表示,之所以存在这样的状况,首先是由于PRRSV的特殊性,它是RNA病毒且感染位点特殊。蓝耳病相当于人类的艾滋病,感染猪的肺泡巨噬细胞,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现在的蓝耳苗大部分是致弱的活病毒,打了之后或多或少会对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抑制作用,降低如圆环、猪瘟、伪狂、喘气苗等其它疫苗的免疫效果。其次,蓝耳疫苗产生抗体慢,病毒血症时间长。

现在有些猪场打了疫苗以后还是暴发蓝耳病,就是因为病毒本身的这些特性加上疫苗质量、安全性不好等因素,从而产生了应激,出现临床症状。因为免疫效果的不理想,有些猪场会疑惑要不要免疫蓝耳苗。对此,郭博士认为,蓝耳苗的预防作用是不可否认的,在我国养猪业目前的大环境下,一个猪场很难独善其身,所以当你的猪群不稳定时,还是要免疫。

什么是猪群不稳定?母猪群流产,配种后80%以上母猪采食量下降,引起在怀孕的不同阶段流产,产房仔猪消瘦,保育期多发呼吸道症状、消瘦等等,从母猪群到仔猪到育肥出现一系列症状。当猪群稳定、生物安全到位了,同时是自繁自养、不到外面引种的场,可以过渡,考虑不打,后面做好后备猪驯化即可。

2如何免疫?

基于蓝耳病毒的这些特点,郭春和博士对其疫苗的使用提出了以下建议:

1、因为蓝耳苗对其它疫苗的干扰比较大,所以打了蓝耳苗后至少隔7-15天再打其它疫苗,效果更好。

2、疫苗会存在40天左右的病毒血症(疫苗毒),所以如果在血液中检测到有蓝耳病毒,建议去做一下基因测序,判断是疫苗毒还是野毒之后再作下一步处理。如果是野毒,建议立即淘汰。

3、蓝耳灭活苗虽然安全性好,但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就灭活苗和弱毒苗这两种疫苗形式来说,弱毒苗本身就比灭活苗效果好,灭活苗免疫剂量大、频繁免疫、保护期短。

4、疫苗好坏只是相对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3选择哪种疫苗?

正确的选择疫苗的程序是:

(1)母猪分胎次采样,公猪全部采样,保育育肥按周龄采样,通过基因测序找出猪场的优势毒株,比对蓝耳GP5基因,选择与之同源性最高的疫苗;

(2)、评价疫苗安全性及质量的重要指标:疫苗毒病毒血症时间。虽然随着技术的发展,质量在不断提高。但是有些疫苗的安全性比较差,疫苗毒病毒血症时间长(长达70天),这是很可怕的事情。所以说确定了同源性高的疫苗株之后,还要注意疫苗的安全性,疫苗病毒血症时间越短越好。

为何要做测序呢?为何是GP5测序?单纯的PCR不能区分PRRSV是野毒还是疫苗毒。GP5是PRRSV主要的抗原表位决定簇,是一个糖蛋白,位于病毒囊膜表面,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中和抗体,GP5蛋白的同源性越高则中和抗体效果越好。而其它蛋白如M蛋白、N蛋白产生的是没有中和活性的抗体,这些抗体不能说明对猪群的保护率。

很多猪场没有测序的实验条件,要送去专门的检测机构,而且里面还涉及一些问题,引物需要与PCR产物一起送检、PCR产物纯度要高等,否则无法顺利测出。现在很多检测机构检到蓝耳抗原,但无法测序,或者只有一部分可以测序。郭春和博士的实验室运用了特殊的引物,采用套式PCR的方法,产物纯度高,所以所有样品都能成功测序。

实验结果显示套式PCR灵敏度显著优于普通PCR

上图解释了,有些猪场同一份样品送两个地方检测,结果不一样的原因。郭春和博士实验室所有检测引物均为套式PCR,保证了结果的准确性。套式PCR应取代普通PCR,是疫病检测的方向。

4是否应该研发新苗?

2006年发生的高致病性蓝耳病波及范围广、死亡率高,对全国的生猪存栏都造成了影响。郭春和博士认为之所以那场高热病造成这么大的危害,是因为当时病毒开始变异,出现了高致病性毒株,与经典株的差异非常大,相当于出现了一个新的病毒,在没有疫苗、没有防控经验的情况下,让人束手无策。

现在PRRSV虽然也在变异,但变异程度还不是很大,目前的疫苗有一定的防控效果。并且现在各项技术都在进步,预警方面也更到位了,大可不必担心重现2006年的情况。

但我们需要意识到,蓝耳疫苗是把双刃剑,使用得好,才能达到预期的作用,用得不好会适得其反——不断有新疫苗出来,应用到猪场上,导致变异加快,又研发新的疫苗,如此不断循环。现在有学校和科研机构针对新毒株在研发新的疫苗,是否真的应该这么做,值得商榷。

欧美国家的蓝耳病没有我们国家这么严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们的疫苗单一,政府只批准1到2个毒株疫苗。而我们国家现在至少8个疫苗毒株29个厂家,选择性太大,一个猪场可能会使用多种蓝耳苗或者因场间引种,无意间加速了病毒重组变异,使蓝耳病越来越复杂。所以,我们应该学习国外的经验,把蓝耳苗毒株的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否则越想防控反而越防控不了。

现在国家提倡当猪群稳定时不打蓝耳苗,或者打了蓝耳苗后,猪群的流产、呼吸道症状较少,可以慢慢停止免疫,这个方向是对的。

“当然蓝耳病最大的问题是基于病毒本身,其特点破坏免疫系统。现在有研究发现有些人是天生不感染艾滋病的,因为他们天生缺少感染艾滋病的受体。这也给了我们提示:是否能把猪体内感染蓝耳病毒的受体敲除掉?我们实验室成功繁育了国内第2例蓝耳受体敲除猪,目前有三四十头,数量国际上是最多的。

现在发现这些CD163受体敲除猪不感染蓝耳病毒,更让我们兴奋的是:免疫猪瘟苗后不产生抗体,即可能抗猪瘟病毒”郭春和博士介绍说。

郭春和博士实验项目里的蓝耳CD163敲除猪长势良好

蓝耳病防控建议:后备猪驯化是第一位

郭春和博士认为,除了自繁自养,大部分猪场缺少不了引种这个环节,如果引种,一定要隔离驯化,让新引进的猪接触、适应本场的蓝耳毒株,以后就不怕蓝耳感染。具体可以免疫本场使用的疫苗或者使用本场阳性血清驯化,一段时间后检测不到抗原只有抗体的时候方可进入生产区。

国外非常注重后备猪的驯化,但驯化方式有点不一样。他们实行全进全出,分批次饲养,例如将数次需要引进的量一次性引进到隔离舍驯化,然后分批次进去生产区。此外,注重生产群的定期监测,例如在配怀舍、生产舍、育肥舍等利用麻绳采集猪群唾液,检测抗原抗体水平,这个方法虽然跟血清样品的检出率有一定差别,但操作简单,可以作为日常管理的一个监测手段,以了解群体的整体状况。

所以,对蓝耳病的防控,后备猪驯化是第一位,其次是毒株的选择,然后是做好后期监测。

 

原标题:郭春和:蓝耳疫苗是把双刃剑,后备猪驯化才是防控关键

采访丨廖羽萍,王章权  整理丨廖羽萍

摘自《猪业》2018年第1期“本期策划”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face6 face4 face3 face5 face2 face1 face7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图片